
國槐(學名:Sophora japonica)
概述
- 別名:龍爪槐、刺槐、槐花樹
- 分類:豆科槐屬
- 分布:原產(chǎn)中國,廣泛分布于華北、東北、西北及長江流域
- 形態(tài)特征:落葉喬木,高可達25米,樹皮灰褐色,裂成條片狀;小枝綠色或淡黃色,無毛;葉為奇數(shù)羽狀復葉,互生;花白色或淡黃色,芳香,聚傘花序頂生;果實為扁平的莢果,成熟時呈黑色
生態(tài)習性
- 生長環(huán)境:喜光,耐寒,耐旱,對土壤要求不嚴,但以排水良好的沙質(zhì)壤土為佳
- 繁殖方式:主要通過種子繁殖,也可通過扦插和分株繁殖
- 病蟲害:常見病害有煤污病、白粉病等,常見蟲害有蚜蟲、槐尺蠖等
保護狀況
- 保護級別:國家二級重點保護野生植物
- 保護原因:由于過度砍伐、城市化進程加快等原因,國槐的自然分布區(qū)域逐漸減少,野生種群數(shù)量急劇下降
- 保護措施:建立自然保護區(qū),加強對國槐資源的保護與管理;開展人工繁育研究,擴大種植面積;加強法律法規(guī)宣傳,提高公眾保護意識
文化價值
- 歷史淵源:在中國有著悠久的歷史,早在《詩經(jīng)》中就有記載
- 象征意義:被譽為“國樹”,象征著吉祥、長壽和忠誠
- 文學藝術(shù):常被文人墨客作為創(chuàng)作題材,出現(xiàn)在詩詞歌賦、繪畫作品中
經(jīng)濟價值
- 園林綠化:是重要的城市綠化樹種,具有較強的觀賞性和生態(tài)效益
- 木材用途:木材堅硬,紋理細膩,可制作家具、工藝品等
- 藥用價值:花、葉、根皮均可入藥,具有清熱解毒、止血等功效
- 其他用途:花蜜豐富,是優(yōu)良的蜜源植物;葉片富含蛋白質(zhì),可用作飼料
科研價值
- 遺傳多樣性:研究國槐的遺傳多樣性有助于了解其適應性機制,為種質(zhì)資源保護提供科學依據(jù)
- 抗逆性研究:國槐具有較強的抗逆性,對其抗逆機制的研究可為其他植物的抗逆育種提供參考
列表形式
| 項目 | 內(nèi)容 |
| --- | --- |
| 別名 | 龍爪槐、刺槐、槐花樹 |
| 分類 | 豆科槐屬 |
| 分布 | 原產(chǎn)中國,廣泛分布于華北、東北、西北及長江流域 |
| 形態(tài)特征 | 落葉喬木,高可達25米,樹皮灰褐色,裂成條片狀;小枝綠色或淡黃色,無毛;葉為奇數(shù)羽狀復葉,互生;花白色或淡黃色,芳香,聚傘花序頂生;果實為扁平的莢果,成熟時呈黑色 |
| 生長環(huán)境 | 喜光,耐寒,耐旱,對土壤要求不嚴,但以排水良好的沙質(zhì)壤土為佳 |
| 繁殖方式 | 主要通過種子繁殖,也可通過扦插和分株繁殖 |
| 常見病害 | 煤污病、白粉病等 |
| 常見蟲害 | 蚜蟲、槐尺蠖等 |
| 保護級別 | 國家二級重點保護野生植物 |
| 保護原因 | 由于過度砍伐、城市化進程加快等原因,國槐的自然分布區(qū)域逐漸減少,野生種群數(shù)量急劇下降 |
| 保護措施 | 建立自然保護區(qū),加強對國槐資源的保護與管理;開展人工繁育研究,擴大種植面積;加強法律法規(guī)宣傳,提高公眾保護意識 |
| 歷史淵源 | 在中國有著悠久的歷史,早在《詩經(jīng)》中就有記載 |
| 象征意義 | 被譽為“國樹”,象征著吉祥、長壽和忠誠 |
| 文學藝術(shù) | 常被文人墨客作為創(chuàng)作題材,出現(xiàn)在詩詞歌賦、繪畫作品中 |
| 園林綠化 | 是重要的城市綠化樹種,具有較強的觀賞性和生態(tài)效益 |
| 木材用途 | 木材堅硬,紋理細膩,可制作家具、工藝品等 |
| 藥用價值 | 花、葉、根皮均可入藥,具有清熱解毒、止血等功效 |
| 其他用途 | 花蜜豐富,是優(yōu)良的蜜源植物;葉片富含蛋白質(zhì),可用作飼料 |
| 遺傳多樣性 | 研究國槐的遺傳多樣性有助于了解其適應性機制,為種質(zhì)資源保護提供科學依據(jù) |
| 抗逆性研究 | 國槐具有較強的抗逆性,對其抗逆機制的研究可為其他植物的抗逆育種提供參考 |
品名:國槐樹
株高:10~40米
生長期:4~9月
栽植期:春、秋、冬
特點:樹形挺拔高大,枝葉繁茂,生長速度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