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梔子 (Gardenia jasminoides)
植物特征
- 科屬:茜草科(Rubiaceae)梔子屬(Gardenia)
- 學(xué)名:Gardenia jasminoides
- 別名:黃梔子、山梔子、水橫枝、白蟾花等
- 形態(tài)描述:
- 植株:常綠灌木或小喬木,高可達2米。
- 葉子:對生或三葉輪生,革質(zhì),長橢圓形至倒卵形,長5-14厘米,寬2-5厘米,頂端漸尖,基部楔形,邊緣全緣或有細鋸齒,表面深綠色,背面淡綠色。
- 花:單生于枝頂或葉腋,花冠白色,后變黃色,漏斗狀,直徑約6厘米,有濃郁的香氣,花期5-7月。
- 果實:漿果,球形或橢圓形,成熟時呈鮮黃色或橙紅色,直徑3-4厘米,內(nèi)含多數(shù)種子。
生長習(xí)性
- 光照:喜光,稍耐陰。
- 溫度:喜溫暖濕潤氣候,不耐寒,適宜生長溫度為18-28℃。
- 土壤:喜肥沃、排水良好的酸性土壤,pH值在5.5-6.5之間。
- 水分:喜濕潤,但忌積水。
分布
- 原產(chǎn)地:中國南部和西南部,日本、印度也有分布。
- 栽培:廣泛栽培于中國各地,尤其在南方地區(qū)較為常見。
藥用價值
- 藥用部位:果實。
- 性味歸經(jīng):性寒,味苦,歸心、肺、三焦經(jīng)。
- 功能主治:
- 清熱解毒:用于治療熱病煩渴、黃疸、尿赤、目赤腫痛等。
- 涼血止血:用于治療吐血、衄血、便血、崩漏等。
- 利膽退黃:用于治療濕熱黃疸。
- 安神:用于治療心煩失眠。
現(xiàn)代研究
- 化學(xué)成分:主要含有環(huán)烯醚萜苷類化合物(如梔子苷)、黃酮類化合物、有機酸、揮發(fā)油等。
- 藥理作用:
- 抗炎、抗氧化
- 保肝、利膽
- 鎮(zhèn)靜、安神
- 降血糖、降血脂
栽培與管理
- 繁殖方法:常用扦插、壓條、分株等方法繁殖。
- 修剪:定期修剪,保持樹形美觀,促進通風透光。
- 施肥:春季施用有機肥,夏季追施復(fù)合肥。
- 病蟲害防治:注意防治蚜蟲、紅蜘蛛等害蟲,以及炭疽病、灰霉病等病害。
文化意義
- 文學(xué)藝術(shù):梔子花常被文人墨客用來寄托情感,象征純潔、高雅和堅韌。
- 園林應(yīng)用:常作為觀賞植物種植于庭院、公園等地,其美麗的花朵和濃郁的香氣深受人們喜愛。
結(jié)語
梔子不僅是一種美麗的觀賞植物,還具有重要的藥用價值和文化意義。通過了解梔子的植物特征、生長習(xí)性、藥用價值等方面的知識,我們可以更好地欣賞和利用這一珍貴的自然資源。
品名:梔子花
株高:30~50cm
栽植期:四季
生長期:4-10月
特點:生長快,適應(yīng)性強,四季常綠
供應(yīng)規(guī)格:大杯苗、裸根苗